普高学考重点七篇古文

雨啸青锋 发布于 2020-11-28 849 次阅读


鸿门宴司马迁

沛公军(驻军)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:“沛公欲王(称王)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”项羽大怒曰:“旦日飨(犒劳)士卒,为(替,给)击破沛公军!”当是时,项羽兵四十万,在新丰鸿门;沛公兵十万,在霸上。范增说项羽曰:“沛公居山东时,贪于财货,好美姬。今入关,财物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(宠幸),此其志不在小。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彩,此天子气也。急击勿失!”

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季父(叔父)也,素善留侯张良(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)。张良是时从沛公,项伯乃夜驰之(动词,到)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(全部)告以事,欲呼张良与俱去,曰:“毋从俱死也。”张良曰:“臣为韩王送沛公,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义,不可不语(告诉)。”良乃入,具告沛公。沛公大惊,曰:“为之奈何(怎么办呢)?”张良曰:“谁为(替)大王为(制定,献)此计者?”曰:“鲰生(浅陋无知的小人)说我曰:‘距(通“拒”,把守)关,毋内诸侯(不要让诸侯进来),秦地可尽王也。’故听之。”良曰:“料大王士卒足以当(对等,比得上)项王乎?”沛公默然,曰:“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”张良曰:“请往谓项伯,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。”沛公曰:“君安与项伯有故(旧交,老交情)?”张良曰:“秦时与臣游,项伯杀人,臣活(救活,使……活)之;今事有急,故幸来告良。”沛公曰:“孰与君少长(你跟他谁大谁小)?”良曰:“长于臣。”沛公曰:“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(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)。”张良出,要(邀请)项伯。项伯即入见沛公。沛公奉卮酒为寿(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),约为婚姻(儿女亲家),曰:“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(丝毫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),籍(造册登记)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所以(……的原因)遣将守关者,备(防备)他盗之出入与非常(意外的事故)也。日夜望将军至,岂敢反乎!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(通“背”,背德意忘恩)德也。”项伯许诺,谓沛公曰:“旦日不可不蚤(通“早”)自来谢项王。”沛公曰:“诺。” 于是项伯复夜去,至军中,具以沛公言报项王,因(趁机)言曰:“沛公不先破关中,公岂敢入乎?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。不如因善遇之。”项王许诺。

沛公旦日从(带领,使……从)百余骑来见项王,至鸿门,谢曰:“臣与将军戮力(合力)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(料想,意料)能先入关破秦,得复见将军于此。今者有小人之言,令将军与臣有郤(通“隙”,隔阂,嫌怨)”项王曰:“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;不然,籍何以至此? (否则,我怎会这样呢)”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,亚父南向坐。亚父者,范增也。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(陪坐)。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范增起,出,召项庄,谓曰:“君王为人不忍。若(你)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不者(通“否”),若属皆且为所虏(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)。”庄则入为寿。寿毕,曰:“君王与沛公饮,军中无以为乐,请以剑舞。”项王曰:“诺。”项庄拔剑起舞,项伯亦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(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遮蔽,掩护)沛公,庄不得击。

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。樊哙曰:“今日之事何如?”良曰:“甚急!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”哙曰:“此迫矣!臣请(请求)入,与之同命(跟他同生共死)。”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(通“纳”,接纳),樊哙侧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,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(瞪着眼睛)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(眼眶)尽裂。项王按剑而跽(跪)曰:“客何为者?(来人是干什么的)”张良曰:“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”项王曰:“壮士,赐之卮酒。”则与斗卮(大酒杯)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“赐之彘肩。”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(把猪腿放在盾上),拔剑切而啖(吃)之。项王曰:“壮士!能复饮乎?”樊哙曰:“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(杀人唯恐不能杀光,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),天下皆叛之。怀王与诸将约曰:‘先破秦入咸阳者王(让……当王)之(他)。’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来。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(小人的谗言),欲诛有功之人。此亡秦之续耳,窃为大王不取也(私意谯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)。” 项王未有以应,曰:“坐。”樊哙从良坐。

坐须臾,沛公起如厕(上厕所),因招樊哙出。沛公已出,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。沛公曰:“今者出,未辞也,为之奈何?”樊哙曰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(干大事不拘泥小节,行大礼不计较小的谦让)。如今人方为刀俎(刀和砧板),我为鱼肉,何辞为(何必告辞呢,为什么要告辞呢)?”于是遂去。乃令张良留谢。良问曰:“大王来何操(大五来时带了什么礼品)?”曰:“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,玉斗一双,欲与亚父。会其怒,不敢献。公为我献之。”张良曰:“谨诺(一定遵命)。”当是时,项王军在鸿门下,沛公军在霸上,相去四十里。沛公则置(放弃,丢下)车骑,脱身独骑,与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,从郦山下,道(取道)芷阳间(抄小路)行。沛公谓张良曰:“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度(估计)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”

沛公已去,间至军中。张良入谢,曰:“沛公不胜(禁得住,经得起)杯杓,不能辞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(拜两拜)献大王足下,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”项王曰:“沛公安在?(沛公在哪里)”良曰:“闻大王有意督过(责备)之,脱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”项王则受璧,置之坐上。亚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,曰:“唉!竖子(小子)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。吾属今为之虏矣!(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被他俘虏了)”

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

译文

沛公驻军霸上,还没有跟项羽见面。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:“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,任命子婴为国相,珍宝全部占有它。”项羽大怒道:“明天犒劳士兵,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!”在这时,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,驻扎在新丰鸿门;沛公的军队有十万,驻扎在霸上。范增劝说项羽道:“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,贪图财货,喜欢漂亮的女人。如今入了关,财物什么都不拿,也不迷恋女色,这样看来,他的野心不小。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,都是龙虎的形状,呈现五彩的颜色,这是天子的气运呀!赶快攻打,不要失去机会。”

楚国的左尹项伯,是项羽的叔父,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。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。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,私下会见张良,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,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,说:“不要和(刘邦)他们一起死了。”张良说:“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,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,逃走是不守信义的,不能不告诉他。”

张良就进去,(把情况)详细告诉刘邦。刘邦大吃一惊,说:“对这件事怎么办?”张良说:“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?”(刘邦)回答说:“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:‘把守住函谷关,不要让诸侯进来,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。’所以(我)听信了他的话。”张良说:“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?”刘邦沉默(一会儿)说:“本来不如人家,将怎么办呢?”张良说:“请(让我)去告诉项伯,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。”刘邦说:“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?”张良说:“在秦朝的时候,项伯和我有交往,项伯杀了人,我救活了他;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,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。”刘邦说:“他你年龄,谁大谁小?”张良说:“他比我大。”刘邦说:“你替我(把他)请进来,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。”张良出去,邀请项伯。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。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,(并)约定为亲家,说:“我进入关中,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,登记官吏,人民,封闭了(收藏财物的)府库,以等待将军(的到来)。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,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。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,怎么敢反叛呢!希望你(对 项王)详细地说明,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。”项伯答应了,跟刘邦说:“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。”刘邦说:“好。”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,回到(项羽)军营里,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。就趁机说:“刘邦不先攻破关中,您怎么敢进来呢?现在人家有大功(你)却要打人家,这是不仁义的。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。”项王答应了。

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,到达鸿门,谢罪说:“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,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。我在黄河以南作战,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,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。现在有小人的流言,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……”项羽说:“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。不是这样的话,我怎么会这样呢?”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。项羽、项伯面向东坐;亚父面向南坐──亚父这个人,就是范增;刘邦面向北坐;张良面向西陪坐。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,举起(他)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,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。范增站起来,出去召来项庄,对项庄说:“君王为人不狠心。你进去上前祝酒,祝酒完了,请求舞剑助兴,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,杀掉他。不然的话,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!”项庄就进去祝酒。祝酒完了,说:“君王和沛公饮酒,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,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。”项羽说:“好。” 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。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,常常用自己的身体,掩护刘邦,项庄得不到(机会)刺杀(刘邦)。

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。樊哙问:“今天的事情怎么样?”张良说:“很危急!现在项庄拔剑起舞,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!”樊哙说:“这太危急了,请让我进去,跟他同生死。”于是樊哙拿着剑,持着盾牌,冲入军门。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,樊哙侧着盾牌撞去,卫士跌倒在地上,樊哙就进去了,掀开帷帐朝西站着,瞪着眼睛看着项王,头发直竖起来,眼角都裂开了。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:“客人是干什么的?”张良说:“是沛公的参乘樊哙。”项王说:“壮士!赏他一杯酒。”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,樊哙拜谢后,起身,站着把酒喝了。项王又说:“赏他一条猪的前腿。”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。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,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,拔出剑来切着吃。项王说:“壮士!还能喝酒吗?”樊哙说:“我死都不怕,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?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,杀人惟恐不能杀尽,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,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。怀王曾和诸将约定:‘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。’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,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,封闭了宫室,军队退回到霸上,等待大王到来。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,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。这样劳苦功高,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,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,想杀有功的人,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。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。”项王没有话回答,说:“坐。”樊哙挨着张良坐下。坐了一会儿,刘邦起身上厕所,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。

刘邦出去后,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。刘邦说:“现在出来,还没有告辞,这该怎么办?”樊哙说:“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,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。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,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,告辞干什么呢?”于是就决定离去。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。张良问:“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?”刘邦说:“我带了一对玉璧,想献给项王;一双玉斗,想送给亚父。正碰上他们发怒,不敢奉献。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。”张良说:“好。”这时候,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,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,相距四十里。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,独自骑马脱身,和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,从郦山脚下,取道芷阳,抄小路走。刘邦对张良说:“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,不过二十里罢了,估计我回到军营里,你才进去。”

刘邦离去后,从小路回到军营里。张良进去道歉,说:“刘邦禁受不起酒力,不能当面告辞。让我奉上白璧一双,拜两拜敬献给大王;玉斗一双,拜两拜献给大将军。”项王说:“沛公在哪里?”张良说:“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,脱身独自离开,已经回到军营了。”项王就接受了玉璧,把它放在座位上。亚父接过玉斗,放在地上,拔出剑来敲碎了它,说:“说:“唉!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!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。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!”

刘邦回到军营,立即杀掉曹无伤。

赤壁赋苏轼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(过了望日之后,指农历十六日)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(起)。举酒(劝人饮酒)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(一会儿)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(任)一苇之所(往),(越过)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(通“凭”,乘)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(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),羽化而登仙。

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(划船工具,形似桨)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(悠远的样子)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(同声相应,唱和)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(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)。(使……起舞)幽壑之潜蛟,(使……哭泣)孤舟之嫠妇。

苏子愀然(容色改变,感伤的样子)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(曲调为什么这样悲伤呢)”客曰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(向西)望夏口,(向东)望武昌。山川相(缭,盘绕)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(当)其(夺取)荆州,(攻占)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(本来)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 (可如今在哪里呢)况吾与子渔樵(捕鱼打柴)于江渚之上,(以……为侣)鱼虾而(以……为友)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尊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(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,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)。哀吾生之须臾(短暂),羡长江之无穷。(携带?偕同?)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(屡次,多次)得,(寄托)遗响于悲风。”

苏子曰:“客亦知(那)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(到底,终究)莫消长也。盖将(从)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(竟然,连……都)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?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(假如)非吾之所有,(即使)一毫而莫取。(只有)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 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 取之无(禁止),用之不(尽,完)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(无穷无尽的宝藏)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(享受,享有)。”

客喜(表修饰)笑,洗盏(重新)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籍。相与(互相)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(已经)(天亮)。

译文:

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。清风阵阵拂来,水面波澜不起。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,吟诵《明月》中“窈窕”这一章。不一会儿,明月从东山后升起,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。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,水光连着天际。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,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。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,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,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,羽化成仙进入仙境。

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,敲着船边唱起歌来。歌中唱到:“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,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,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。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,眺望美人啊,却在天的另一方。”有会吹洞箫的客人,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,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:有如哀怨有如思慕,既像啜泣也像倾诉,余音在江上回荡,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。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,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。

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,整好衣襟坐端正,向客人问道:“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?”客人回答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?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,向东可以望到武昌,山河接壤连绵不绝,目力所及,一片郁郁苍苍。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?当初他攻陷荆州,夺得江陵,沿长江顺流东下,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,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,面对大江斟酒,横执长矛吟诗,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,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?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,以鱼虾为侣,以麋鹿为友,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,举起杯盏相互敬酒,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,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。唉,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,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。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,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。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,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,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。”

我问道:“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?时间流逝就像这水,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;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,终究没有增减。可见,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,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,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;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,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,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?何况天地之间,万物各有主宰者,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,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。只有江上的清风,以及山间的明月,听到便成了声音,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,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,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。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,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。”

客人高兴地笑了,洗净酒杯重新饮酒。菜肴果品都已吃完,杯子盘子杂乱一片。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,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。

陈情表李密

臣密言:臣(因为)险衅,(早时)遭(通“悯” ,指可忧患的事,多指疾病死丧 )凶。生孩六月,慈父( 弃我而死去)背。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祖母刘(怜惜)臣孤弱,躬亲抚养。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(不能走路),零丁( 通“伶仃” ,孤独的样子)孤苦,至于成立(直到成人自立)。既无伯叔,终(没有)兄弟;门衰(  福分)薄,晚有儿(子)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(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),(在家里 )无应门五尺之僮。茕茕孑立(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),形影相吊(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)。而刘夙(绕)疾病,常在床蓐;臣侍汤药,未曾废离(废止离开)。

( 到了)奉圣朝,沐浴清化(蒙受清明的教化)。前太守臣逵(考察和推举)臣孝廉,后刺史臣荣(举荐)臣秀才。臣(因为)供养无( 主持),辞不赴命。诏书特下,(授予官职)臣郎中,(不久)蒙国恩,( 授予官职 )臣洗马。猥以微贱( 我凭借低微、卑贱的身份),(担任)侍东宫,非臣陨首所能上(报答)。臣具(把)表(使……听见 ),辞不就职。诏书切峻,责臣逋慢。郡县逼迫,催臣上道;州司临门,急(比)星火。臣欲奉诏奔驰,则刘病(一天比一天 )(严重);欲(暂且)顺私情,则告诉(申诉)不许: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

伏惟(俯伏思量)圣朝(用)孝治天下,凡在故老,犹蒙(怜惜)育,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( 何况我孤苦伶仃,特别严重 )。且臣少(做官)伪朝,历职郎署,本(希图)宦达,不(自夸)名节。今臣亡国贱俘,至微至陋( 现在我是亡国后卑贱的俘虏,最渺小最鄙陋)。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(犹疑不决的样子),有所希冀( 希望,企图,非分之想 )!但以刘日薄西山(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)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臣无祖母,无以( 没有……的办法)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( 是因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她)

臣密今年四十(又 )四,祖母今年九十有六,(这样)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。臣之辛苦(辛酸悲苦),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( 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长官所看见的 ),皇天后土,实所共(察)。愿陛下(怜恤)悯愚诚,( 准许、成全)臣微志,(或许)刘侥幸,保(终)余年。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臣不(尽)犬马怖惧之情,谨拜表(拜上表章)以( 使……听见)。

译文

臣李密陈言:我因命运坎坷,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,刚出生六个月,父亲就弃我而死去。我四岁的时候,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。我的祖母刘氏,怜悯我年幼丧父,便亲自抚养。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,九岁时不能走路。孤独无靠,一直到成人自立。既没有叔叔伯伯,又缺少兄弟,门庭衰微、福分浅薄,很晚才有儿子。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,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,生活孤单没有依靠,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。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,常年卧床不起,我侍奉她吃饭喝药,从来就没有离开她。

到了晋朝建立,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。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,察举臣为孝廉,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。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,辞谢不接受任命。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,任命我为郎中,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,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。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,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,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。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,加以推辞不去就职。但是诏书急切严峻,责备我怠慢不敬。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;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,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。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,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;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,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。我是进退两难,十分狼狈。

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,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,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,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。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,担任过郎官职务,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,并不顾惜名声节操。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,十分卑微浅陋,受到过分提拔,恩宠优厚,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?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,气息微弱,生命垂危,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。我如果没有祖母,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;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,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。祖孙二人,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,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。

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,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,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,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。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,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。我的辛酸苦楚,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、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,天地神明,实在也都能明察。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,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,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。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,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。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,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。

兰亭集序王羲之

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(春季的最末一个月,农历三月)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(全)至,少长(都)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(长,这里是高的意思)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引以为流觞曲水(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),列坐其(旁边)。虽无丝竹管弦之(繁盛),一觞一咏(喝点酒,作点诗),亦足以畅叙幽情(幽深内藏的感情)。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(繁多),所以(用来)游目骋怀(纵目远眺,舒展胸怀),足以极视听之娱,(实在)可乐也。

夫人之相(交往),俯仰(一俯一仰之间)一世,(有的人)取(之于)怀抱,(通“晤”)言一室之内;或(依,随着)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虽(趋向)舍万殊,静躁不同,当其欣于所遇,(一时)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;及其所(往,到达)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(附着)之矣。(过去,以前)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,犹不能不(因)之兴怀;况修短随(自然),终(至,及)于尽。古人云:“死生亦(大事)矣。”岂不痛哉!

每览昔人兴感之(原因),(像)合一契,未尝不(面对)文嗟悼,不能(明白)之于怀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(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,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)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。悲夫!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,(纵使,即使)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(思想情趣)(一样)也。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(这次集会的诗文)。

译文:

永和九年,时在癸丑之年,三月上旬,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,为了做禊礼这件事。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,年长、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。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,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;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,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,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,排列坐在曲水旁边,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,但喝着酒作着诗,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。

这一天,天气晴朗,和风习习,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,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,用来舒展眼力,开阔胸怀,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,实在很快乐。

人与人相互交往,很快便度过一生。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;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,寄托自己的情怀,不受约束,放纵无羁的生活。虽然各有各的爱好,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,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,一时感到自得,感到高兴和满足,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。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,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,感慨随之产生了。过去所喜欢的东西,转瞬间,已经成为旧迹,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,况且寿命长短,听凭造化,最后归结于消灭。古人说:“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。”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?

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,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,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,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。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,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。后人看待今人,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。可悲呀!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,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。纵使时代变了,事情不同了,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,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。后世的读者,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。

劝学《荀子》

君子曰:学不可以(停止)。

青,取之(从)蓝,(表转折,然而、却)青(比)蓝;冰,水(凝结)之,(却)寒于水。木直(合乎)绳。(通“煣”使弯曲)以为(把它做成)轮,其(弯度)中(圆规)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使之然也(即使又晒干了,也不会再挺直,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)。(所以)木受绳则直,金(接近,靠近)(磨刀石)则利,君子博学而(每天)参省(对自己检查,省察)(相当于“于”)己,则(通“智”,智慧)明(并且,而且)行无过矣。

吾尝终日(表修饰)思矣,不如须臾(取独)所学也;吾(曾经)(提起脚后跟)(表修饰,一说表承接)望矣,不如登高(取独)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(但是,却)见者远;顺风(表修饰)呼,声非加(强,这里指声音宏大)也,而闻者彰。(借助,利用)舆马者,非利足(脚走得快)也,而(到达)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(游水)也,而(横渡)江河,君子(通“性”,资质,禀赋)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
积土成山,风雨(起)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(积累善行,形成良好的品德,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,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)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(所以,不积累每一小步,就不能远达千里)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(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)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(拿刀刻东西,中途停止,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)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(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,坚强的筋骨),(向上)食埃土,(往下)饮黄泉,用心(专一)也。蟹六跪(表并列,可不译)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(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,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)。

 

译文:

君子说: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。

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,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;冰是水凝结而成的,却比水还要寒冷。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,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,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。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,木材也不会再挺直,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。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,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,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,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。

因此,不登上高山,就不知天多么高;不面临深涧,就不知道地多么厚;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,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。干、越、夷、貉的孩子,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,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,这是教育使之如此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你这个君子啊,不要总是贪图安逸。恭谨对待你的本职,爱好正直的德行。神明听到这一切,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。”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,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。

我曾经整天思索,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;我曾经踮起脚远望,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。登到高处招手,胳膊没有加长,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;顺着风呼叫,声音没有变得洪亮,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。借助车马的人,并不是脚走得快,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;借助舟船的人,并不善于游泳,却可以横渡江河。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,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

南方有一种叫“蒙鸠”的鸟,用羽毛作窝,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,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,风一吹苇穗折断,鸟窝就坠落了,鸟蛋全部摔烂。不是窝没编好,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。西方有种叫“射干”的草,生长在高山之上,只有四寸高,却能俯瞰百里之遥,不是草能长高,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。蓬草长在麻地里,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,白沙混进了黑土里,就再不能变白了,兰槐的根叫香艾,一旦浸入臭水里,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,不是艾本身不香,而是被浸泡臭了。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,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,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。

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,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。肉腐了生蛆,鱼枯死了生虫,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。太坚硬物体易断裂,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,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,干柴易燃,低洼易湿,草木丛生,野兽成群,万物皆以类聚。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,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,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,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,所以言语可能招祸,行为可能受辱,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。

堆积土石成了高山,风雨从这里兴起;汇积水流成为深渊,蛟龙从这儿产生;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,精神得到提升,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。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,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;不积累细小的流水,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。骏马一跨跃,也不足十步远;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,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。如果不停地刻下去,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,强健的筋骨,却能向上吃到泥土,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,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。螃蟹有六条腿,两个蟹钳,但是没有蛇、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,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。

师说韩愈

古之学者(求学的人)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(“用来……的”,或者“……的凭借”)传道(通“授”,传授)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(却)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(本来)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(出生在我后面的人,如果他懂得道理也在我的前头,我也应该跟从他而且把他当做老师)吾(以……为师,学习)道也,夫(岂,哪里)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(无论,不分)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(道存在的地方,就是老师在的地方)。
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(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)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(圣人)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(成为圣人),愚人之所以为愚,(或许,大概)皆出于此乎!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,(对于)其身也,(却)(以……为耻)师焉,(糊涂)矣!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(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,就向老师学习,不能解决的道、业方面的疑难问题,却不向老师学习),小学(小的方面学到了)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(以……为耻)相师。士大夫之族(族,类。这些人),曰师曰弟子云者(云者:对前面起总括的作用,有“如此如此”的意味)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(似。相若,差不多)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羞,官盛则(如果拜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做老师,就足够羞惭,如果拜比自己官职高的人做老师,就近似阿谀)。”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(不屑与之同列)。今其智(竟)反不能及,(难道)可怪也欤!

圣人无(固定)师。孔子(以……为师,向……学习)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(这些人)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是故弟子不必(不一定)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(专门研究),如是而已。
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(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)经传(经文和传文)皆通习之,不拘(被,受)时,学(向)余。余(赞许)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(赠送)之。

译文:

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。老师,是用来传授道理、讲授学业、解答疑难问题的。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,谁能没有疑惑?有了疑惑,如果不跟老师学习,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,就始终不能解开。出生在我之前的人,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,我跟从他,拜他为老师;出生在我之后的人,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,我也跟从他,拜他为老师。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,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?因此,就从师问道来说,没有贵和贱的区分,没有长和幼的区分,道理存在的地方,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。

唉!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,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!古代的圣人,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,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(他,焉为代词);现在的一般人,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,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。因此,圣人更加圣明,愚人更加愚昧。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,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!爱自己的孩子,选择老师来教他。但是对于他自己,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,真是糊涂啊!那些儿童的老师,教他读书,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,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,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。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,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;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。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。巫医、乐师、各种工匠这些人,不以互相学习为耻。士大夫这一类人,听到称“老师”称“弟子”的人,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。问他们,就说:“他和他年龄差不多,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。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,就足以感到耻辱;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,就被认为近于谄媚。”哎!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!巫医、乐师、各种工匠这些人,君子不屑一提,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,这真是奇怪啊!

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。孔子曾以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为师。郯子这些人,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。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,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。”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,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,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,学问技艺各有专长,如此罢了。

李家的孩子蟠,年龄十七,喜欢古文,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,不受时俗的拘束,向我学习。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,写这篇《师说》来赠送他。

滕王阁序王勃

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(以……为襟)三江而(以……带)五湖,控蛮荆而(连接)瓯越。物华天宝(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),龙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灵,徐孺(下榻)陈蕃之榻。雄州(像雾一样 )列,俊采(像星星一样)驰。台隍枕夷夏之交,宾主尽东南之(俊杰)。 都督阎公之雅望(崇高声望),棨戟遥临;宇文新州之懿范(美好德行),襜帷暂驻。十旬休假,胜友(才华出众的人)如云;千里逢迎,高朋满座。腾蛟起凤,孟学士之词宗;紫电清霜,王将军之武库。家君作宰,路(过)名区;童子何知,(亲自)逢胜饯(盛大的宴会)。

(语气词 )九月,序属三秋。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。俨骖騑于上路,访风景于崇阿(高大的山陵);(来到)帝子之长洲,得天人之旧馆。层峦耸翠,上出重霄;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鹤汀凫渚,穷岛屿之萦回;桂殿兰宫,( 依着)冈峦之体势。

(开)绣闼,俯雕甍,山原旷其盈视(极目遥望,满眼都是),川泽纡其(惊异)瞩。闾阎( 满 )地,钟鸣鼎食之家;舸舰(满)(渡口),青雀黄龙之舳。云销雨霁,彩彻区明。(云消雨停,阳光普照,天空明朗)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(水滨)。

遥襟(刚,顿时)畅,逸兴(迅速)飞。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。睢园绿竹,气(超过)彭泽之樽;邺水朱华,光照临川之笔。四美具,二难并。穷睇眄于中天,极娱游于暇日。天高地(远)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(盈满和亏损)之有(定数)。望长安于日下,目吴会于云间。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(不得志)之人?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怀帝阍而不见,(等待)宣室以何年?

嗟乎!时运不齐(有坎坷),命途多(不顺)。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(使……屈才)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(使……逃到)梁鸿于海曲,岂(不是)明时?所赖君子见(预兆),达人知命。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(年纪虽老,志气应当更加旺盛,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?处境艰难,节操应当更加坚定,不能抛弃自己远大、崇高的志向)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(干涸的辙)以犹欢。北海虽(远)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;阮籍猖狂,岂(效法)穷途之哭!

勃,三尺微命,一(个)书生。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(20岁);有怀投笔,慕宗悫之长风。舍簪笏于百龄(一生 ),奉晨昏于万里。非谢家之宝树,接孟氏之芳邻。他日趋庭,(惭愧地承受,自谦之词)陪鲤对;今兹捧( 衣袖),喜托龙门。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;钟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惭?

鸣呼!胜地不(常存),盛筵难(第二次遇到)。兰亭(已经 )矣,梓泽丘墟。临别赠言,幸承恩于伟饯;登高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敢竭鄙诚,恭( 撰写 )短(序)。一言均赋,四韵俱成。请洒潘江,各倾陆海云尔。

译文:

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,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,天上的方位属于翼、轸两星宿的分野,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。以三江为衣襟,以五湖为衣带,控制着楚地,连接着闽越。这里物产的华美,有如天降之宝,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。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,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。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,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。城池座落在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,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。都督阎公,享有崇高的名望,远道来到洪州坐镇,宇文州牧,是美德的楷模,赴任途中在此暂留。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,来了很多的良友,迎接远客,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。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像腾起的蛟龙、飞舞的彩凤;王将军的兵器库中,藏有像紫电、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。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,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。我年幼无知,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。

正当深秋九月之时,雨后的积水消尽,寒凉的潭水清澈,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,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。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,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。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,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。这里山峦重叠,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。凌空的楼阁,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,从阁上看不到地面。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,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;华丽威严的宫殿,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。

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,俯视彩饰的屋脊,山峰平原尽收眼底,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。遍地是里巷宅舍,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。舸舰塞满了渡口,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。云消雨停,阳光普照,天空晴朗;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,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,浑然一色。傍晚时分,渔夫在渔船上歌唱,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;深秋时节,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,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。

放眼远望,胸襟顿时感到舒畅,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。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,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。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,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。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,就像当年的曹植,写出“朱华冒绿池”一般的美丽诗句,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。音乐与饮食、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,良辰美景、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。向天空中极目远眺,在假日里尽情欢娱。苍天高远,大地寥廓,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。欢乐逝去,悲哀袭来,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。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,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。地理形势极为偏远,南方大海特别幽深,昆仑山上天柱高耸,缈缈夜空北极远悬。关山重重难以越过,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?偶然相逢,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。怀念着君王的宫门,但却不被召见,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?

呵,各人的时机不同,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。冯唐容易衰老,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。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,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,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,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?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,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。年岁虽老而心犹壮,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?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,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。即使喝了贪泉的水,心境依然清爽廉洁;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,胸怀依然开朗愉快。北海虽然遥远,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;晨光虽已逝去,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。孟尝心性高洁,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,阮籍为人放纵不羁,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!

我地位卑微,只是一介书生。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,却没有报国的机会。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,也有宗悫“乘风破浪”的壮志。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,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。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,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。过些日子,我将到父亲身边,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;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,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。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,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。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,就弹奏一曲《流水》又有什么羞愧呢?

呵!名胜之地不能常存,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。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,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。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,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,至于登高作赋,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。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,作了短短的引言。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。请各位像潘岳、陆机那样,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

 
[dl href='https://yxqfx.lanzous.com/i5x94iv5w0b']pdf文件下载[/dl]
 

嘿,大家好,小名尧尧,网名雨啸青锋,00后的小站主,某校高中生
最后更新于 2020-11-28